國際女子網球協會WTA運動項目職業網球成立年份1973年 (1973)[1][2]總部 美國佛羅里達州聖彼得斯堡會長米奇·羅勒[3]首席執行官 史蒂夫·西蒙[3]贊助商迪拜免稅店(英語:Dubai Duty Free) / 愛奇藝體育 / 保時捷 / SAP官網www.wtatennis.com
國際女子網球協會[註 1](英語:Women's Tennis Association),簡稱「WTA」,是世界女子職業網球的管理組織,由比利·簡·金等人於1973年9月創立[1][2]。國際女子網球協會擁有並管理着WTA巡迴賽,即全球女子職業網球巡迴賽,旨在為女子網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國際女子網球協會總部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聖彼得斯堡;歐洲總部位於英國首都倫敦;亞太區總部位於中國首都北京;並在新加坡還擁有一個總部。[4]
國際女子網球協會成立於1973年,但是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維珍妮香煙(英語:Virginia Slims)巡迴賽」。該賽事由格拉迪斯·海德曼(英語:Gladys Heldman)主辦,而由菲利普·莫里斯公司首席執行官喬·卡爾曼(Joe Cullman)贊助。「維珍妮香煙巡迴賽」首次賽事於1970年9月23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休士頓市的休士頓球拍俱樂部(Houston Racquet Club)內舉行[1]。羅斯瑪麗·卡薩爾斯取得首屆賽事的金牌。
WTA成立之時,協會成員有包括比利·簡·金在內的九位女子選手,她們也被稱為「創始九人(Original 9)」。創始九人包括:朱莉·海德曼(英語:Julie Heldman)、瓦萊莉·澤根芙絲(英語:Valerie Ziegenfuss)、朱迪·特加特-多爾頓、克里斯蒂·佩珍(英語:Kristy Pigeon)、桃美人·巴克維茨(英語:Jane Bartkowicz)、克麗·梅爾維爾、南希·里奇和羅西·卡薩斯(英語:Rosemary Casals)[5][6]。現在WTA巡迴賽有超過2500名選手代表近100個國家或地區參賽,其獎池高達1.46億美元[2]。
2021賽季前,WTA的賽事類型其中包括:WTA頂級巡迴賽(含皇冠賽、超五賽和常規頂級賽)、WTA國際巡迴賽、聯合會杯(由ITF國際網球聯合會主辦)、年終錦標賽(含深圳WTA年終總決賽和珠海WTA超級精英賽)和「四大滿貫」(由ITF國際網球聯合會監督)。2020賽季前中還包括霍普曼杯混合網球團體賽,這也是由ITF國際網球聯合會所舉辦的賽事,但是該賽事不發放任何WTA積分,不過該賽事於2020年起正式取消。
2020年12月2日,WTA對外宣布了新的形象標誌,WTA賽事級別命名規則也進行了調整。WTA與ATP合作調整了賽事級別的命名規則,以實現職業網球整體的命名統一。2021賽季開始,WTA和ATP將採取相同的賽事級別命名體系,便於球迷和消費者辨別。WTA賽事將分類為WTA 1000(包括此前的強制頂級賽和超五頂級賽)、WTA500(此前的頂級賽)、WTA 250(此前的國際賽)和WTA 125 (此前的125K系列賽)。更新後的命名規則並不與積分或獎金掛鉤,只是定義WTA賽事級別。[7]
歷史[編輯]
國際女子網球協會於1973年在溫布爾頓網球公開賽的前一周由比利·簡·金組織成立,成立大會在倫敦的格羅斯特酒店舉辦。1975年,國際女子網球協會與CBS電視網簽訂電視轉播合同來增加其收入,這是該協會歷史上的第一次商業合作;隨後協會對商業開發有進一步的動作。1976年4月到11月期間,高露潔成為協會所舉辦系列賽事的贊助商。
WTA巡迴賽[編輯]
2020年12月2日,WTA對外宣布了新的形象標誌,WTA賽事級別命名規則也進行了調整。WTA與ATP合作調整了賽事級別的命名規則,以實現職業網球整體的命名統一。2021年WTA巡迴賽開始,WTA和ATP將採取相同的賽事級別命名體系,便於球迷和消費者辨別。WTA賽事將分類為WTA1000巡迴賽(包括此前的強制頂級賽和超五頂級賽)、WTA500巡迴賽(此前的頂級賽)、WTA250巡迴賽(此前的國際賽)和WTA125巡迴賽(此前的125K系列賽)。更新後的命名規則並不與積分或獎金掛鉤,只是定義WTA賽事級別。
改革後的巡迴賽賽事如下:
WTA1000巡迴賽包括
原皇冠明珠賽:印第安納威爾斯、邁阿密、馬德里、中國網球公開賽;
原超五賽事:多哈(2012–2014, 2016, 2018, 2020起)、迪拜(2009–11, 2015, 2017, 2019起)、羅馬(2009年起)、多倫多/蒙特利爾(2009年起)、辛辛那提(2009年起)、武漢網球公開賽(2014年起);
WTA500巡迴賽包括:布里斯班(2012年起)、阿德萊德(2020年起)、聖彼得堡(2016年起)、迪拜(2012–2014, 2016, 2018, 2020起)、查爾斯頓(2009年起)、斯圖加特(2009年起)、柏林(2021年起)、伊斯特本(2009年起)、聖何塞/斯坦福(2009年起)、鄭州網球公開賽(2019年起)、東京(2014年起)、莫斯科(2009年起)、奧斯特拉瓦(2020年起)。
曾經的頂級賽(即現在的WTA500系列賽)包括:悉尼 (2009–2019)、伯明翰 (2014–2019)、紐黑文 (2009–2018)、安特衛普 (2015)、巴黎 (2009–2014)、聖迭戈 / 卡爾斯巴德 (2010–2013)、布魯塞爾 (2011–2013)、華沙 (2009–2010)、洛杉磯 (2009)。
WTA250巡迴賽
WTA125巡迴賽
積分體系[編輯]
WTA的排名是基於52周的滾動累積系統。一名選手的排名是由她的比賽結果決定的,從比賽中最終獲得的最終名次獲得相應的積分,並選擇獲得積分最多16場單打比賽和11場雙打比賽累積而成。計算球員排名的基礎是那些在52周內排名最高的賽事,這些賽事包括大滿貫、頂級強制性賽事和WTA總決賽的積分。此外,排名前20的球員,他們在5項頂級賽事中表現最好的兩項成績也會計算在內。[8]所有WTA球員也有一個基於球員正面交鋒結果的通用網球評級(Universal Tennis Rating(英語:Universal Tennis Rating))。
下表的積分體系基於2019年WTA的積分規則。
賽事類型
冠軍
決賽
四強
八強
16強
32強
64強
128強
資格賽獲勝
資格賽第三輪
資格賽第二輪
資格賽第一輪
大滿貫(單打)
2000
1300
780
430
240
130
70
10
40
30
20
2
大滿貫(雙打)
2000
1300
780
430
240
130
10
–
40
–
–
–
WTA年終總決賽(單打)
1500*
1080*
750*
(每一場小組賽可獲得125分,獲勝再獲得125分)
WTA年終總決賽(雙打)
1500
1080
750
375
–
WTA1000 (96S)
1000
650
390
215
120
65
35
10
30
–
20
2
WTA1000 (64/60S)
1000
650
390
215
120
65
10
–
30
–
20
2
WTA1000 (28/32D)
1000
650
390
215
120
10
–
–
–
–
–
–
WTA1000 (56S,64Q)
900
585
350
190
105
60
1
–
30
22
15
1
WTA1000 (56S,48/32Q)
900
585
350
190
105
60
1
–
30
–
20
1
WTA1000 (28D)
900
585
350
190
105
1
–
–
–
–
–
–
WTA1000 (16D)
900
585
350
190
1
–
–
–
–
–
–
–
WTA精英賽 (單打)
700*
440*
240*
(每一場小組賽可獲得80分,獲勝再獲得80分)
WTA500 (56S)
470
305
185
100
55
30
1
–
25
–
13
1
WTA500 (32S)
470
305
185
100
55
1
–
–
25
18
13
1
WTA500 (16D)
470
305
185
100
1
–
–
–
–
–
–
–
WTA250 (32S,32Q)
280
180
110
60
30
1
–
–
18
14
10
1
WTA250 (32S,16Q)
280
180
110
60
30
1
–
–
18
–
12
1
WTA250 (16D)
280
180
110
60
1
–
–
–
–
–
–
–
WTA125(單打)
160
95
57
29
15
1
–
–
6
–
4
1
WTA125(雙打)
160
95
57
29
1
-
–
–
–
–
–
–
ITF $100,000 + H(32)
150
90
55
28
14
1
–
–
6
4
1
–
ITF $100,000 + H(16)
150
90
55
28
1
–
–
–
–
–
–
–
ITF $100,000 (32)
140
85
50
25
13
1
–
–
6
4
1
–
ITF $100,000 (16)
140
85
50
25
1
–
–
–
–
–
–
–
ITF $75,000 + H(32)
130
80
48
24
12
1
–
–
5
3
1
–
ITF $75,000 + H(16)
130
80
48
24
1
–
–
–
–
–
–
–
ITF $75,000 (32)
115
70
42
21
10
1
–
–
5
3
1
–
ITF $75,000 (16)
115
70
42
21
1
–
–
–
–
–
–
–
ITF $50,000 + H(32)
100
60
36
18
9
1
–
–
5
3
1
–
ITF $50,000 + H(16)
100
60
36
18
1
–
–
–
–
–
–
–
ITF $50,000 (32)
80
48
29
15
8
1
–
–
5
3
1
–
ITF $50,000 (16)
80
48
29
15
1
–
–
–
–
–
–
–
ITF $25,000 (32)
50
30
18
9
5
1
–
–
2
–
–
–
ITF $25,000 (16)
50
30
18
9
1
–
–
–
–
–
–
–
ITF $15,000 (32)
25
15
9
5
1
0
–
–
1
–
–
–
ITF $15,000 (16)
25
15
9
5
0
–
–
–
–
–
–
–
ITF $10,000 (32)
12
7
4
2
1
0
–
–
–
–
–
–
ITF $10,000 (16)
12
7
4
2
0
–
–
–
–
–
–
–
S = 單打選手簽數, D = 雙打組合簽數, Q = 資格賽選手簽數。
* 保持小組賽不敗的積分。
"+H" 表示主辦方額外給出的獎金。
排名[編輯]
主條目:WTA排名
WTA排名是女子網球聯合會根據選手們在各個賽事中的成績計算出積分,並每週公佈一次世界排名,自2014年起下修了除冠軍之外的積分,以彰顯冠軍選手的價值。[9]
選手理事會[編輯]
全球顧問委員會[編輯]
達西·安東內里斯(英語:Darcy Antonellis)(Vubiquity(英語:Vubiquity)公司首席執行官)
理查德·布蘭森爵士(維珍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
克勞德·德·祖凡斯(英語:Claude de Jouvencel)(柑曼怡(英語:Grand Marnier)監督理事會理事;法國葡萄酒與蒸餾酒聯合會主席)
凱倫·埃利奧特·豪斯(英語:Karen Elliott House)(《華爾街日報》前發行人)
比利·簡·金(世界團體網球賽聯合創始人;國際女子網球協會創始人)
李倩玲(WPP中國集團首席執行官)
溫斯頓·洛德(國際救援委員會名譽主席;前美國駐華大使)
傑伊·諾希(英語:Jay Lorsch)(哈佛商學院人際關係學教授)
斯科特·米德(英語:Scott Mead)(里士滿公園合夥公司創始合伙人兼總裁)
艾農·米爾臣(攝政娛樂公司(英語:Regency Enterprises)創始人兼所有者)
威廉·費弗(英語:William Pfeiffer)(龍門娛樂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樂裕民(利豐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哈德威克·西蒙斯(國際網球名人堂前主席)
簡·索德斯托姆(太陽能源公司首席市場官)
金伯萊·威廉姆斯(美國美式足球大聯盟、NFL電視網首席運營官)
相關事件[編輯]
彭帥張高麗性醜聞[編輯]
2021年12月1日,國際女子網球協會宣布暫停在中國大陸及香港舉行賽事,回應中國政府對彭帥與張高麗性醜聞的處理手法[10],
中國外交部批評WTA把體育政治化[11]。
注釋[編輯]
^ 中文譯名見其官方中文網站[失效連結]。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
^ 1.0 1.1 1.2 WTA介绍. WTA中文官網. [2019-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6).
^ 2.0 2.1 2.2 About WTA. WTA. [2019-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6).
^ 3.0 3.1 WTA管理团队. WTA中文官網. [2019-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6).
^ WTA Contact Information. WTA. [2019-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6).
^ Tournament Finals - 2007 (PDF). 索尼愛立信WTA巡迴賽 (國際女子網球協會). 2008-01-29 [2019-01-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05-29).
^ WTA國際女子網球協會. 我有一个梦想:女子网球的抗争与独立. 騰訊網. 騰訊新聞. [2019-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6).
^ WTA. WTA全新品牌和市场活动发布,同时调整赛事级别命名规则. WTA國際女子網球協會官方微博. [2020-12-02].
^ WTA – All About Rankings. WTA. [2020-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4).
^ WTA Rankings. Women's Tennis Association. [2017-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
^ Futterman, Matthew. 彭帅事件持续发酵,WTA宣布暂停在中国所有赛事. 紐約時報中文網. 2021-12-02 [2021-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7).
^ 中国外交部称彭帅事件不应被政治化 希望某些人停止恶意炒作. [2021-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3).
外部連結[編輯]
國際女子網球協會官方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西班牙文)
國際女子網球協會官方中文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簡體中文)
國際女子網球協會官方視頻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國際女子網球協會的X(前Twitter)帳戶
國際女子網球協會的Facebook專頁
YouTube上的國際女子網球協會頻道
國際女子網球協會的Instagram帳戶
國際女子網球協會的新浪微博
閱論編網球
歷史(英語:History of tennis)
術語
類型(英語:Types of tennis match)
數據統計(英語:Lists of tennis records and statistics)
選手(英語:Lists of tennis players)
裁判(英語:List of tennis umpires)
女子網球(英語:Women's tennis)
基礎常識(英語:Outline of tennis)通用
計分體系
點(英語:Point (tennis))
戰術
握拍(英語:Grip (tennis))
發球上網
裝備
球
球拍
線
賽事主辦方
網球技術(英語:Tennis technology)
電子司線(英語:Electronic line judge)
鷹眼
獨眼巨人(英語:Cyclops (computer system))
爭議
假球
禁藥
判罰(英語:List of tennis code violations)
叫聲(英語:Grunting in tennis)
球場
地毯
泥地
草地
硬地
擊球(英語:Tennis shots)
反手球(英語:Backhand)
下旋球(英語:Backspin)
網前吊小球(英語:Drop shot)
平擊球
正手球(英語:Forehand)
擊落地球(英語:Groundstroke)
半截擊球(英語:Half volley)
高吊球(英語:Lob (tennis))
穿越球(英語:Passing shot)
發球
Ace球
扣球(英語:Smash (tennis))
上旋球
截擊球(英語:Volley (tennis))
大滿貫賽事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
法國網球公開賽
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
美國網球公開賽
衍生
大滿貫杯 (ITF)
統計
紀錄(英語:List of Grand Slam related tennis records)
單打決賽選手(英語:List of Grand Slam singles finals)
職業巡迴賽ATP
ATP巡迴賽
年終總決賽
新生代總決賽
1000大師賽
500
250
ATP挑戰賽
挑戰賽總決賽
175
125
100
75
50
WTA
WTA巡迴賽
年終總決賽
超級精英賽
1000
500
250
125
ITF
ITF巡迴賽
男子
女子
青少年巡迴賽
年終總決賽
輪椅網球巡迴賽
沙灘網球巡迴賽
結束
大獎賽巡迴賽
超級系列賽
世界網球錦標賽
網球團體(英語:Team tennis)賽現存
台維斯盃
比利簡金杯/聯合會杯
聯合杯
拉沃盃
霍普曼盃
結束
威曼杯(英語:Wightman Cup)
世界團體杯(英語:World Team Cup)
冠軍網球聯賽(英語:Champions Tennis League)
國際網球超級聯賽
ATP杯
世界網球團體賽
綜合賽事國際
奧運會
青年奧運會
殘疾人奧運會
大學生運動會
英聯邦運動會
島嶼運動會
地中海運動會
洲際
非洲運動會
亞洲運動會
太平洋運動會
太平洋迷你運動會
泛美運動會
管理機構
國際網球聯合會 (ITF)
職業網球聯合會 (ATP)
國際女子網球協會 (WTA)
國家、地區和區域網球協會
主題
維基共享
閱論編網球選手世界排名前十名(2025年7月14日)職業網球聯合會單打職業網球聯合會雙打國際女子網球協會單打國際女子網球協會雙打
━ 辛納
━ 阿爾卡拉斯
━ 茲維列夫
▲ 弗里茨
▼ 德雷珀
━ 德約科維奇
━ 穆塞蒂
━ 魯內
▲ 謝爾頓
▲ 盧布列夫
━ 阿雷瓦洛
━ 帕維奇
▲ 格拉斯普爾
▲ 卡什
▼ 海利厄瓦拉
▼ 帕特恩
▼ 克拉維茨
▼ 普特茲
▼ 格拉諾勒斯
▼ 澤巴洛斯
━ 薩巴倫卡
━ 高芙
▲ 斯維亞特克
▼ 佩古拉
▲ 安德烈耶娃
━ 鄭欽文
▲ 阿尼西莫娃
━ 凱斯
▼ 保利尼
▼ 巴多薩
━ 西尼亞科娃
━ 湯森德
▲ 奧斯塔彭科
▼ 盧特麗芙
▲ 庫德梅托娃
▼ 保利尼
▼ 埃拉尼
▼ 達布羅斯基
━ 施耐德
▼ 達尼麗娜
閱論編國際女子網球協會WTA125巡迴賽歐洲區
安道爾城 (2022–23)
波爾 (2016–2021)
馬卡爾斯卡 (2022-)
布拉格 (2020)
昂熱 (2021–)
孔特雷克塞維爾 (2022-)
利摩日 (2014–)
巴黎 (2022-)
魯昂↑(2022-2023)
聖馬洛 (2021–)
伯明翰 (2025–)
伊爾克利 (2025-)
卡爾斯魯厄 (2019–2022)
漢堡 (2024-)
布達佩斯 (2022)
巴里 (2022-)
加伊巴 (2022-)
格拉多 (2025-)
佛羅倫薩 (2023)
帕爾馬 (2023-)
科澤爾基/華沙 (2023-)
奧埃拉什 (2024-)
布加勒斯特 (2022-)
雅西↑(2022-23)
貝爾格萊德(英語:Serbia Challenger Open) (2021)
盧布爾雅那 (2023-)
拉比斯瓦爾-德爾安普爾丹 (2023-)
加泰羅尼亞 (2023-)
馬貝拉 (2022)
瓦倫西亞 (2022-)
博斯塔德 (2019, 2021–)
蒙特勒 (2024–)
亞洲及大洋洲區
堪培拉 (2024–)
昆明安寧 (2018–2019)
大連 (2015–2017)
南昌↑ (2014–2015)
南京 (2013)
鄞州 (2013–2014)
宿州 (2013–2014)
鄭州↑ (2017–2018)
香港 (2024-)
台北 (2012–2019)
浦那(英語:Royal Indian Open)↑ (2012)
孟買 (2017–2018, 2024-)
首爾 (2021)
華欣 (2015, 2017)
安塔利亞 (2024-)
美洲區
布宜諾斯艾利斯 (2021-)
聖克魯斯 (2024–)
弗洛里亞諾波利斯 (2023–)
科利納 (2022–)
卡利 (2023–)
巴蘭基亞 (2022-)
蒙得維的亞 (2021–23)
溫哥華 (2022)
瓜達拉哈拉↑ (2019, 2024-)
巴亞爾塔港 (2024-)
聖路易斯波托西 (2023-)
坦皮科 (2022-)
卡爾斯巴德 (2015)
查爾斯頓網球公開賽 (2021, 2024-)
芝加哥1 (2018, 2021)
芝加哥2 (2023)
哥倫布(英語:Columbus Challenger) (2021)
康科德 (2021–22)
夏威夷(英語:Hawaii Tennis Open) (2016–2017)
休斯頓 (2018–2019)
印第安韋爾斯 (2018–2020)
米德蘭 (2021–)
紐黑文 (2019)
紐波特比奇 (2018–2020)
聖安東尼奧(英語:San Antonio Open) (2016)
斯坦福 (2023–)
網球主題
權威控制資料庫 國際
ISNI
VIAF
各地
德國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篮球世界杯美国队名单|预测世界杯|1695平台世界杯综合站|1695pt.com All Rights Reserved.